【志愿者在行动】志愿服务与科研保障,全都尽心尽力!

   “是党员,就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。”“白天做志愿者,晚上搞科研。”“胜利就在前方。”“当志愿者,既充实自己,又照亮他人。”“社区工作人员很辛苦,能帮上忙,感觉很开心。”

——来自上海天文台志愿者
 
志愿服务与科研保障,全都尽心尽力!
  从3月底至今,时间频率技术研究室的邢雷和张雁塔就住进单位里,并在封控管理后,成为了徐家汇园区的志愿者。
  “我们是一组志愿者,每天主要工作是给天文大厦和天文实验楼的职工和学生送饭。”邢雷表示,他们每天送三顿饭,分别在早上7:30、中午11:30和傍晚的17:30到食堂门口集合,从食堂师傅手中接过堆满了盒饭的小推车,去给两栋楼送饭。张雁塔说:“我们也只是负责送饭,其实主要工作食堂都已经完成了。食堂会根据大家用餐需求配餐,在有特殊要求的盒饭上贴好了写着门牌号小纸条,我们只需要按照纸条上的号码送过去就好了。”他们每次送饭,在两栋楼之间跑一趟要半个多小时,送完了饭,也立即回到自己的住处,并不在园区内走动。
  除了送饭,邢雷和张雁塔也是“有求必应”,一天跑四五趟是常有的事。他们时刻关注职工和学生们的需求,有谁需要什么生活用品,他们就赶紧送过去,还要给封闭在宿舍的同学们倒水。“学生们都封闭在宿舍里,足不出户,但饮水机在走廊里,他们又出不来,喝水的问题就只好由我们志愿者来帮忙解决。”张雁塔说,“同学们会把水杯放在宿舍门口的小椅子上,我们看到了空杯子,就去给接满水。”不仅如此,邢雷和张雁塔还担负起了搬运、分发物资的责任。“平时有物资送到了,我们就去卸货。”邢雷说,“单位里有徐汇区的通行证,如果徐汇区的职工家里有什么需求,我们也会给他们送去物资。”张雁塔也表示,园区内的物资有保障,上级单位和兄弟单位也会送来物资。“搬运物资还是很累的。有一次园区里送来了一大批物资,有900多箱牛奶和3吨大米,搬了很长时间才搬完。”张雁塔这样说道。
  做完了志愿服务,邢雷和张雁塔还要继续搞科研。但疫情也或多或少地对他们的科研工作造成影响。
  3月底疫情初起时,邢雷所在的氢钟团队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。但随着4月徐家汇园区实行封控管理后,团队的主体工作不得不中断,团队成员也陆续居家办公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邢雷从天文实验楼搬到了天文大厦的一个会议室里暂时住下,尽力保障氢钟任务推进。他说:“我主要做电路方面的工作。疫情对科研任务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,主要工作都需要在实验室里进行,但后来实验室也封控了,我就只好在会议室里尽力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,以备后面工作正常开展时,能够尽量争取赶上一点工作进度。”
  与此同时,时统团队的张雁塔也住进办公室里,持续进行常态化任务保障。“我们主要是为了维持时间的稳定性。”张雁塔说,“氢钟的精度已经很高了,我们在常态化保障期间,主要工作就是要一直值班盯着设备,确保时间的‘稳定性’,因为即便出现一丁点偏差,就已经是很大的谬误了。”他还表示,在疫情期间人员无法到岗的情况下,为了尽可能保障科研工作进度,团队成员通过线上形式进行交流讨论,对于需要现场完成的,就由张雁塔在办公室里实施操作,因此整个团队的工作依然有序推进。然而,在这样紧张忙碌的科研工作与志愿服务过程中,还是发生了一点“小意外”——在一次园区10人混管的核酸检测中,张雁塔的检测结果显示为“待复核”。针对这样的情况,台内迅速采取措施,将同一管的10名职工隔离观察,待后续进行单人单管的再次核酸检测。“当时心情还是很紧张的,”张雁塔说,“我自己作为志愿者,真是很担心。好在后来再次做核酸检测,大家都是阴性,终于松了一口气,我也能够继续回到志愿者岗位上为大家服务了。”
邢雷(左)、张雁塔(右)参加志愿服务
 

 

 

志愿者心语:

  (邢雷)疫情防控第一位,恪尽职守干工作!任务紧迫,尽力而为!
  (张雁塔)希望疫情早日结束,生活工作回归正常!

附件下载: